隨演即是戲
在文字誕生之前,人們運用肢體語言表達來講述故事,於十六世紀崛起的「義大利藝術喜劇」(commedia dell'arte)是一種沒有劇本,純粹以肢體為呈現主體的即興喜劇表演,它是西方當代劇場的濫觴,我們所熟知的莎士比亞、莫里哀等都受到其深遠的影響。而藝術喜劇大多於戶外進行演出,街頭巷尾或集市附近經常能看到用支架和板子搭建起來的舞台,表演完後就能快速拆卸裝進馬車趕往下一個地方。如此便於搭建、移動的舞台設計,在當時受到了極大的迴響,在義大利被稱為 Piccolo Teatro(小劇院)。
將把戲變設計
最初由法國設計師 Marc Berthier 與 Magis 於 1979 年所合作設計,並於 2010 年重新生產的 Teatro,創作靈感便是源自於 Piccolo Teatro 結構設計,跳脫一般工作桌一桌四角的枯燥印象,桌腳運用山毛櫸實木堆砌出獨特的三角元素,不僅穩固了結構,在精細的雕琢的工藝中,更保留了原始設計的珍貴價值。
此外,可調節高度的設計,不管是作為放置電腦和文件的辦公桌,或是專注設計創作的工作檯,使用者可自由選擇高低姿態,找到最合適的坐和站立位置。極簡的風格及線條延伸的張力,就像是表演義大利藝術喜劇一樣,透過肢體便能傳達 Teatro 工作桌鮮明獨特的魅力!